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美国的行业发展趋势(美国的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2024-01-14 13868 0 评论 行业动态


  

本文目录

  

  1. 美国的优势产业都有什么
  2. 美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优势和趋势
  3. 美国市场特点

1、美国产业的全方位优势与能力非常突出,是当今世界任何他国家都不可与之对比的.太空产业(卫星、飞船、全球定位系统)、航空产业、船舶制造、生物科技、现代农业、汽车工业、机械制造、核工业、电子工业、计算机产业、网络产业、金融业等,这些而都是与军工产业直接衔接,甚至就是军工产业的基础

  

2、IT产业:以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销售收入占美国GDP的比例是2位数.IBM,HP,Dell,Microsoft,Cisco,Google,Ebay等,每个企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无一不是全球第一或第二,基本不受金融危机影响.

  

3、航空航天:波音,洛马,格鲁曼等,基本不受金融危机影响,总体竞争力世界第一.

  

4、军工产业:和航空航天有部分重复,但范围更广,没有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为国防订货和研发目前并没有削减,总体竞争力世界第一.美国年军事费用超过4000亿美元,比所有其他大国的相加还要多.其军事产品更是世界一流,主要军事装备的技术水平领先俄罗斯、欧洲、日本等军事强国半代到一代,甚至更多

  

5、金融服务业: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服务产业,是世界的经济和金融中心,牵动世界的每一根经济神经.金融危机中,投行,基金,银行等,部分企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也有少数企业的竞争能力反而因为对手的削弱而增强.在投行领域,美国金融产业的相对竞争力可能并没有下降,或者说下降的程度没有估计的那么多.美国金融业在调整中继续前进,其生命力依然很强

  

6、农业:美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发达的现代农业技术,其竞争力依然是世界第一.而且,随着全球变暖所带来的灾难气候对农业生产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美国的农业竞争力反而会继续增强.

  

7、文化产业:为美国创取外汇最多的,不是飞机、汽车行业,而是以好莱屋为代表的文化产业——美国大片及衍生产品.美国大片所传播的美国文化,甚至比所创收入更有价值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这一点也为严密的定量分析所证实。(注:张幼文、黄仁伟:《2003中国国际地位报告》,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4月版,160-172页。)迈克尔•波特在他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对美国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的竞争优势作了分析。近20年过去了,美国的竞争优势又发生了何种变化呢?本文试图从制造业和服务业入手,揭示当代美国的竞争优势。根据迈克尔•波特的有关论述,一国的竞争优势是指有别于其他国家、并最终能增强本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多种因素的最佳组合,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一国支撑其产业竞争力的环境。

  

一、美国天然资源性产业和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时期,美国部分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生产率跃居世界各国之首,开始确立其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进而成为全球经济霸主。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生产同类产品的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统计,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列国际市场占有率前50位美国产业中,不仅有高度依赖天然资源的美国传统产业(如黄豆、大米、小麦、煤炭等),也有工业化社会的代表性产业,如飞机、电脑、电子管、有机化学品、办公事务机器等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显示美国优势产业的多样性。(注: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文版),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75页。)

  

至10多年后的1985年,从列入国际市场占有率前50位的美国产业来看,美国产业的优势产业格局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即天然资源性产业(如玉米、甜菜、烟草等)、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如飞机、医疗设备等)依然并存。与70年代初相比,美国与其他国家出口结构逐渐升级形成鲜明对照,在列入国际市场占有率前50位的美国产业中,以天然资源为主的产业从 19个增加到了22个,天然资源性产业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达到了24.2,远高于日本和德国。(注: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中文版),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498页。)

  

1985年以来,美国经济最大的变化是增长强劲,由此美国重新恢复了经济强国的信心。2000年美国商品贸易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2%,市场占有率高于这一比率的商品有43类(见表1),这些商品相对于其他美国出口商品而言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商品占美国当年全部出口的64.8%。在43类商品中,属于以天然资源为主的产业有8个。

  

表1 2000年美国43类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商品

  

728工业用加工机械及零件 12 22.1

  

784汽车零件、附属品及其他 13 21.9

  

625橡胶轮胎、内胎及其他 15 20.5

  

081饲料、豆粕、植物油渣 16 20.3

  

743鼓风机、压缩机、离心机等 18 19.1

  

892报刊杂志、票证等印刷品 20 18.8

  

699锁、装璜用和家具用金属饰品 22 18.0

  

741加热用或冷却用设备及零件 23 17.7

  

776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 24 17.4

  

511碳氢化合物及其诱导体 25 17.3

  

745其他非电动式机械和工具 28 16.8

  

759 751、752的附属品和零件 29 16.6

  

744起重等搬运物品用机械 30 16.5

  

773电缆、绝缘材料等输电设备 35 13.5

  

749轴承等非电动式机械的零件 39 12.4

  

771变压器、整流器等电气元件 41 12.1

  

514谷氨酸、糖精等氮化合物 43 12.1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联合国《2000国际贸易统计年鉴》数据计算。

  

需要指出的是,迈克尔•波特使用的是“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4位和5位分类的数据。由于联合国《国际贸易统计年鉴》自1994年起只公布3位分类的数据,根据这一数据计算出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普遍低于迈克尔•波特计算的结果,因此表1不能简单与上述70年代初和1985年数据相比。尽管如此,表1说明,在当今美国的竞争优势中形成的优势产业仍然集中于天然资源性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表1与美国1985年数据相比,竞争力突显的是:SITC263;竞争力增强的是:122、541、774;竞争力基本保持不变的是:222、792、 874;竞争力下降的是:651;竞争力丧失的是:321的煤和焦炭、241的原木,这两类产业曾经是1985年美国的优势产业。

  

在表1中,有14类商品(即598、874、728、 784、713、743、582、741、744、736、778、772、749、782)是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共有的,都是三国各自的竞争力较强的产业。美国在这14类商品中有11类商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日本和德国。这说明,美国这一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是建立在比日本和德国更广泛、竞争力更强大的产业群基础之上的。

  

与服务业在许多国家中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一样,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当今,一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的确立和提升不权通过货物贸易,而且还通过服务贸易来实现;一国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能否形成竞争力强的制造业,还体现在能否形成竞争力强的服务业。

  

与日本和德国相比,在美国的竞争优势中形成的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要强大得多。美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也是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口国。 2000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2908.8亿美元,占全球的19.7%,进口额达2170.7亿美元,占全球的14.5%,并实现738.1亿美元的盈余。

  

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在服务贸易中的许多项目上如旅游服务、政府服务和大部分其他民间服务贸易有很强的竞争力,这导致服务贸易整体上出口大于进口。根据表2,美国在四个服务贸易大类中最具竞争力的是“运输与旅游以外的民间服务贸易”,在这类服务贸易中,依据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前五大服务贸易领域依次是文化与娱乐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等使用费(技术贸易)。

  

表2 2000年美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单位:10亿美元;%

  

运输服务 50.95 65.27-14.32-12.3

  

旅游服务 97.45 66.85 30.60 18.6

  

政府服务贸易 18.77 16.01 2.76 7.9

  

运输与旅游以外的民间服务贸易 123.71 68.94 54.77 28.4

  

金融服务 17.04 4.49 12.55 58.3

  

计算机与信息服务 4.90 1.04 3.86 65.0

  

专利等使用费 38.03 16.10 21.93 40.5

  

其他商业服务 45.56 31.76 13.80 17.8

  

文化与娱乐服务 6.42 0.13 6.29 96.0

  

竞争力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100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收支统计年鉴2001》的数据计算。

  

美国历史虽短,但却在舞蹈、音乐、电影、戏剧等领域为人类贡献了许多老少咸宜、长盛不衰的作品,例如充满想象力的现代舞蹈、为各国儿童带来欢乐的迪斯尼乐园及相关产品、“好莱坞”电影”等无不风靡世界。美国文化和娱乐服务在世界的传播,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滚滚财源(例如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票房收入占到全世界电影票房收入的80%以上),而且通过这种文化输出,美国的竞争优势更巩固也更丰富。

  

以钢铁为中心的产业革命推动了美国建筑工程学的发展,电梯和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导致出现了美国首创的建筑形式——摩天大楼,它被认为体现了美国精神。以后,美国始终依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高科技,始终站在世界建筑的前沿。目前,美国有世界最大的建筑工程事务所,汇集了世界各国顶尖的建筑大师(如贝聿铭等)。近年各国普遍重视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许多国家的城市都出资让美国人设计其标志性建筑(如上海的金茂大厦、东京的国际论坛广场等)或整个街区。

  

上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上第一台台式电子计算机、第一只半导体晶体管、第一块集成电路都诞生在美国,因此美国一直是世界信息技术的领导者。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美国本国以及各国对信息服务的巨大需求。从80年代开始,美国的信息服务业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美国政府也对增强本国信息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予以特别的关注,在GATT以及后来的WTO等的多边谈判中,美国一直为本国信息服务业突破各种限制进行不懈的努力。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中最大的门类是计算机专业服务,它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计算机系统集成、用户专用程序设计和专业咨询与培训,美国在这三方面的实力都是世界最强的。

  

与国际金融历史悠久的欧洲国家银行相比,美国银行的海外扩张起步较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美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领域中霸主地位的确立,美国银行的国际金融活动才在各方面领先于欧洲的发达国家,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取得绝对的竞争优势。在WTO的多边谈判中,美国利用其金融服务贸易的优势地位,一方面逼迫其他国家按照美国的要求开发金融市场,为本国金融机构在海外寻找利润源开辟道路,另一方面又注重保护自己的金融市场。例如1995年7月正是由于美国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开发程度不够美国的要价,拒绝给所有成员方最惠国待遇,并单方面退出《全球金融服务贸易协定》,导致这一协定在当时只能成为一个临时性协定。在美国的服务贸易中,金融服务贸易的增长尤其迅速,1986年至2000年,美国的金融服务贸易额从51.6亿美元增长至 215.3亿美元。(注:The Annual Report of Th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CEA,Washington D.C(2002.2).)

  

专利等使用费(技术贸易)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形态向着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方向演进。一国技术贸易地位的提高,不仅可以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而且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高效益增长,优化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使该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并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从宏观上看,美国的科技与经济实现了这种良性循环。美国技术贸易的发展离不开其知识产权制度的成熟。在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为了“复兴美国”,出台了被称之为“偏袒专利权”的政策(ProPatent Policy),主要内容是扩大专利的权利范围,既重视专利使用费的费率,又提高了侵权赔偿费。这一政策从制度上保障了美国保持其技术上的竞争优势。

  

在表2中,有较高国际竞争力的还有旅游服务,这一项目主要包括国际观光和教育服务两项内容。其中美国的教育服务的竞争力远高于旅游业,因为虽然有世界各国的游客光顾美国,但也有大量美国人前往世界各国旅游。而美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以其自由竞争的学术氛围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每年在美国各类高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超过50万人,在美外国留学生远远多于去国外留学的美国人。美国2000年教育服务出口达102亿8700万美元,这一金额超过了美国传统出口商品小麦和玉米的总和,而教育的进口则只有21亿4000万美元。

  

IMF并没有公布在表2中的“其他商业服务”的详细分类数据,根据该统计项目的含义,它类似于OECD服务贸易统计中的“专业服务贸易”。但OECD的这项分类统计并不健全,美国只有部分分类数据。表3反映了美国部分“专业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状况,可以发现,美国在这一领域具有竞争力的是法律、会计、审计以及咨询服务,这也是与人们的常识相吻合的。

  

表3 2000年美国专业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单位:10亿美元;%

  

法律、会计、审计以及咨询 4.91 2.24 2.67 37.3

  

广告与市场调查 0.41 0.76-0.35-29.9

  

其他专业技术服务 3.97 2.20 1.77 28.7

  

企业内服务贸易 28.94 22.44 6.50 12.7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Statistics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 2001》的数据计算。

  

运输服务、保险服务和广告与市场调查是美国为数不多的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服务贸易,可能与在美国的外国服务商竞争力更强,并从美国本国服务商那里夺得许多市场份额有关。

  

虽然每个国家国情各不相同,各国竞争优势也各有差异,但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总是由一些因素组成的。迈克尔•波特认为,一国产业的竞争优势由四个基本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表现、企业战略及竞争者)和两个附加因素(机遇和政府行为)。限于篇幅,这里集中从知识与技术型人力资源、企业竞争环境、企业技术创新环境与企业战略四个方面来论述美国的竞争优势,笔者认为,这四个方面都会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提升一国产业的竞争力。

  

通常,人们的收入水平与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或所掌握技术难易程度的高低成正比,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与其收入水平成正比。因此高素质人才不仅有助于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也会增加相关的需求。

  

美国能够保持科技和经济领先地位,主要受益于美国一贯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自80年代初以来,几任总统都宣称要成为“教育总统”,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培训和吸收人才。随着全民、终身教育的深入开展,美国正迈向群众性知识社会。美国重视教育的标志之一是不断增加教育投资,美国教育投入已从1989年的3530亿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6350亿美元,教育投资已占美国GDP的7%以上,在发达国家名列前茅。克林顿总统提出,跨入21世纪后,每个小学教室都要与世界联网,大学升学率要达到25%,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美国抓住一切机会大力引进人才也是美国独特的竞争优势。迄今在美国的留学生达491万,大约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1/3。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核武器和核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问世应用和日新月异,“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施和航天技术大发展等等,都是在移居美国的科学家们的参与甚至主导下完成的。 2001年美国政府又出台了《加强21世纪美国竞争力法》,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吸纳那些拥有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在美国工作但不申请居留的外国人,人才范围涵盖科技、法律、艺术等广泛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美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多、最优势的科技人才,依靠这一大批顶尖的人才,美国人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美国科学家在世界主要科技文献上发表的论文最多,美国公民在国内外获得的专利最多。

  

美国产业是在相互竞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绝大多数产业都面临激烈的国内竞争。美国是世界上反垄断政策的发源国,对市场垄断、企业兼并和市场统一定价的做法限制严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反垄断立法以及实践活动适应了世界经济变化的需要。里根执政时期以来,美国实施反垄断政策时更多地考虑到美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把企业兼并看成是增强美国国际竞争力的手段,因而对企业的兼并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在这一时期,美国司法部不再对那些操纵价格、分割市场但没有公开协议的垄断进行追究。司法部当时还撤销了对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诉讼,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达成了和解。(注:张德霖:《竞争与反不正当竞争——反不正当竞争法理论实践与国外法律规范》,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第194~197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反垄断政策继续延续上述趋势,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被认为美国50多年来最大的反托拉斯案——诉微软垄断案。(注:2001年6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上诉法院作出裁决,驳回地方法院法官在前一年6月作出的将微软一分为二的判决,但维持有关微软有违反反垄断法行为的判决。2002年11月,美国司法部和微软达成协议,联邦法院迅速批准了这一解决方案。)从微软一案可以看出,进入新经济时代,美国实施反垄断政策进一步重视维护美国的整体国际竞争力。因为在新经济时代,单纯用分拆企业来破除垄断并不能保持和提高一国的竞争力。

  

美国技术创新的主角是私人企业。2000年全美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中企业占72.9%,政府部门占27.1%。经历了70年代研究与开发相对停滞的时期以后,最近20多年以来,美国的私人企业研究与开发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私人企业的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从1985年以前的0.8%左右上升到 2000年的1.8%,发明专利数也由90年代初的每年不到10万件增加到2000年的超过15万件。(注:The Annual Report of The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CEA,Washington D.C(2002.2).)

  

美国企业的科学技术活动与美国的国防建设紧密相连是美国支撑其经济强国的竞争优势之一。从40年代的原子能计划到7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庞大的国防相关计划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客观的研发经费,更重要的是为企业提供了提升技术竞争力的机会。国防工业的发展带来的技术进步进一步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当今美国的优势产业或多或少与美国国防有关,如飞机制造业、IT产品制造业和电讯服务业等。

  

此外,美国人不断进取的冒险精神、大型风险投资公司和NASDAQ市场等融资渠道的存在也是推动美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面。

  

美国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要素流动的好处,通过对外投资和吸引海外投资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配置,这一战略可以说是一种“全球要素组合型发展战略”。(注:张幼文:《当代国家优势——要素培育与全球规划》,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第208~222页。)美国既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对外投资国,也是最大的引资国(2002年除外),在许多行业都拥有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

  

美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比任何国家都强。美国公司现在在全球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建立了大约2.3万个多数控股或少数控股的分公司。多数国外分公司的战略目标是向当地市场生产和销售商品和服务。据统计,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生产的产品中,约60%在当地销售,约30%返销到美国。(注:〔美〕《外交》2001年5、6月号。)美国跨国公司的实力决定了它对国内外政治经济的巨大影响,美国跨国公司不仅是当代美国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其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近年美国经济的成功还要归功于80年代以来的企业大刀阔斧的重组和精简。在美国,企业出资人利益更受重视,这有别于德国更重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日本更重视企业员工的利益。美国的做法好处是企业可以避免陷于重重利益冲突而不能自拔从而争得时间上的主动,但容易造成大量企业倒闭和大批裁员的现象。

  

四、小结——兼论经济强国竞争优势的共性

  

当今世界经济波诡云谲,一国不进则退,各国无不为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而全力以赴。一国部分竞争优势是该国所特有的,比如美国拥有包括广袤富饶的土地、世界首屈一批的军事强国地位等的“硬力量”,包括移民国家的开放度、美元牢固的国际货币地位、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国家的吸引力,以及控制国际规则和机制的能力等的“软力量”,都是其他国家所欠缺的竞争优势。尽管如此,对美国等经济强国的分析也表明这些国家竞争优势在许多方面是相同的。

  

第一,实施既有竞争又有规制的市场经济制度。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通过竞争,可以促进企业优胜劣汰,使资源优化组合,提高经济的效率。但竞争具有两重性,没有约束的竞争反过来又会破坏竞争。经济强国长期的实践表明,完善的市场经济除了应该提倡自由竞争、保护竞争以外,还要规范竞争,使得竞争公平、有序、良性。给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让企业在这一环境中实现有序竞争和良性竞争是这些国家提高竞争力和保持较高竞争力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这些国家走向强国的起点。

  

第二,重视科学教育的作用,发展知识经济,注意保护知识产权。大多数经济强国的战后竞争优势更多的并不是来自天然的恩赐,而是通过本国不懈的努力和创造而形成的。在开放经济的环境下,初级生产要素供给越来越丰富,因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一国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创造性地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在能在国家间竞争中脱颖而出。经济强国的当代经济发展走的都不是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经济道路,而是走依靠建立在包括发达的科学教育、科学的决策和严格的管理在内的高级生产要素基础之上的高效集约经济道路而实现的。

  

第三,企业跨国发展已成为经济强国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进而增强整个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强国普遍按照价值链和产业链的要求,抢占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两端,控制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环节,而将制造组装能力向外转移,发展海外生产基地,建立面向全球开发和配置资源的高效生产体制,形成全球性生产体系,以此更大规模地占领国际市场和强化本国的国家竞争优势。同时,经济强国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注意保护本国产业,实施适以我为主的开放,既最大限度地享受开放的利益,又注意不对国内产生过大的冲击。

  

第四,在国际市场上崛起一群有竞争力的产业。这些产业既可以是制造业,也可以是服务业。支撑这些产业的是各国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各国许多政策最终是为了形成产业集群而安排的。

  

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开放的市场之一,每年的商品贸易进口总额超过11000亿美元。

  

美国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现在每年由中国制造进入美国的产品已超过1000亿美元,这些产品大多是消费品,大多是通过许多中间环节进入美国。

  

中国很多工厂的生产与市场是脱节的,对国际市场缺乏了解。

  

这就要求企业更多地了解国际市场。

  

美国消费品市场具有的五大特点:

  

美国市场容量世界最大,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品市场。

  

首先是因为美国人消费能力强,美国人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美元。

  

其次是美国人消费意识强,美国人不但较少储蓄,而且超前消费,许多人都拥有信用卡,甚至有好几张。

  

第三是美国人对消费品的更新快,很多日用品使用都不超过一年,他们往往不是因为旧的坏了而买新的,而是因为“喜新厌旧”,遇到新鲜时髦,或节假日商品打折都会引起他们的购买意愿。

  

最后是因为美国劳动力成本高,***规定每小时工资高于5美元,有的地区与行业每小时工资高于10美元,因此,美国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生产多已转移到其它国家和地区。

  

所以美国国内市场上所需要的日用消费品主要靠进口,而且进口需求量相当大。

  

如市场上的服装、鞋类、箱包、礼品、小家电,以及家具、卧具、灯具、文具、工具、玩具、厨具、餐具等等,很多都是进口的。

  

而且这一趋势还在上升,不太可能转变。

  

美国经济的景气指标可能会影响高档商品的销售,但不会减少大众百姓对中国制造、价廉实用的日用消费品的购买。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社会又是一个民族大熔炉。

  

美国2.8亿人口中,大多是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不同民族的移民,或是他们的后裔。

  

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美国人口结构的多元化决定了美国消费品市场的多样化。

  

在美国的移民,既习惯于使用本民族及传统的商品,也对世界上其它民族的商品很有好奇心与新鲜感,因此美国大众消费者对市场上各种商品的接纳性很强,极少排斥。

  

其次,由于美国贫富差别较大,高中低收入阶层构成了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和不同层面的特定市场,而且规模都相当可观,因此,来自世界各地的高中低档次产品在美国均有很大的需求。

  

第三,美国人较现实,购物消费只重视个人喜欢或方便,不太考虑别人怎么看,社会上也很少有人对他人消费进行议论。

  

因此一些较高收入的人也常到折扣商店买便宜货,甚至逛逛9毛9商店或跳蚤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美国中等收入人数的增加,美国中等收入阶层如今已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主体,是商界追逐的主要对象。

  

因此,中国生产的商品要重视提高档次,争取这一消费群体,获取更高的商品附加值。

  

3.美国市场法规健全,行业协会左右市场

  

美国的市场经济比较成熟,***对企业的经营范围与经营方式很少限制,但对各行各业产品进出口,以及批发、零售均有极为详尽的法规与执照要求,而且执法十分严厉。

  

尤其在商标、环保、安全、税务、劳工方面。

  

因此在美国从事商务不但必须学习了解,依法办事,而且最好请专业人士来处理,千万不可自以为是,套用在中国大陆的习惯。

  

企业在美从事贸易要聘请律师作法律顾问,也要有会计师帮助处理公司税务,以免误触法规。

  

此外,美国各行各业都有协会,美国的行业协会作用相当大,可以左右***决策与市场。

  

他们为保护本行业利益,游说***制订有利的政策,为行业发展举办各类研讨会,为开拓市场组织展览,出版杂志,向会员提供市场资讯。

  

美国一些行业性法规也往往都是这些协会提出与起草的,比如很多产品的反倾销法案。

  

因此,中国企业与产品要进入美国,不但要研究对应的行业协会,还应该加入这些行业协会。

  

参加美国行业协会很容易,交纳会费就能享受相应权益。

  

美国行业协会对会员的服务意识很强。

美国的行业发展趋势(美国的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对一些企业而言,成为行业协会会员表示是这个圈子内的人,比较容易被客户认可,尤其是一些历史比较悠久的著名协会。

  

4.美国市场重质量,讲品牌,尤其重视产品安全

  

美国市场对产品质量的含意已扩展为广义的,并不局限于一般的产品用途,技术指标与规模,他们认为这些是产品进入市场本来就应该符合质量标准的。

  

他们还将产品的包装质量、产品使用说明质量、尤其是售后服务质量也纳入质量含意之中。

  

而这些往往正是中国企业不太重视的。

  

因此,中国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应该有更深的认识。

  

此外,按美国市场的惯例,美国大零售商都接受顾客退货,只要有发票,即使包装已拆开、商品已被使用,也可退换,而且不用作什么说明。

  

因为退货的损失并不是由零售商承担,所以进口批发商更要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

  

当然,这样做可以保证假冒伪劣产品进不了这种大商场,商场的信誉也自然可以提高。

  

美国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认可度极深,因为品牌包含了他们对质量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比较准确地表示了自己的消费层次,所以他们较多购买有品牌的产品,也愿意付更多的钱。

  

但是,有品牌的产品并非一定高价,美国产品的品牌往往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一般由品牌就可知道其价位,如Macys(梅西)属于中档,Wal-Mart(沃尔玛)则是较为便宜与大众化的。

  

美国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经销商还要对其商品承担责任险,商家稍不注意就会吃巨额赔偿官司。

  

所以,美国对产品的质量要求都非常严格,各种产品的标签、包装、说明都要符合美国市场要求,以分清责任。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安全标准,如电子产品要附合UL标准,打火机要防止儿童开启发生火灾,玩具零件不能脱落而被儿童误吞,对各类食品进口的安全要求就更严格了,也不允许一些商品随意标明有医药功能。

  

美国消费品市场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均有较强的季节性,通常分春季(1—5月)、夏季(7—9月)和节日季(11—12月)。

  

每个季节都有商品换季的销售***,如感恩节(11月底)开始便是美国人冬季节日购物的季节,特别是圣诞节,是美国商品全年销售旺季,通常要占全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一。

  

美国进口商进口订货均是根据其国内销售季节来组织的,如错过销售季节,这些商品就难以销售,意味着这一年度退出美国市场,甚至被竞争对手长时间排除在市场之外。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中国企业如果未能按合同日期交货,不但拿不到货款还要被罚款的原因。

  

此外,美国有许多节日,如情人节、母亲节就是商家销售礼品的良机。

  

美国作为移民大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也就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消费市场,商家都想方设法利用这些传统节日来促销。


复制成功